台東》釣魚撿到龍涎香?化驗若真值600萬

〔記者陳賢義/台東報導〕台東縣蘭嶼鄉朗島村李姓男子3月間到海邊垂釣,收竿後欲打道回府時,突然聞到一股香氣,發現香味是從1顆黑色石頭飄散出,好奇帶回與友人分享,懷疑可能是價值不斐的「龍涎香」,友人為了幫他鑑定真偽,採樣送驗,但至今沒有下文。

李男說,發現黑色石頭那天太陽好大,準備收竿回家,一起身聞到一股香味,好奇找尋來源,看到一顆「黑魯魯」的石頭,原以為是一團瀝青,但真的好香,好奇之下把它帶回家,友人看了懷疑可能是龍涎香,經他測試,發現會漂在水面上、焚燒會冒藍灰色煙、火針穿刺會冒香汁等特點均符合要件,隨後採樣交給友人協助鑑驗,結果至今未出爐。

據了解,龍涎香每公斤價值150萬元,李男撿到的這顆石頭重約3.97公斤,若鑑驗屬實,價值高達600萬元,李男考量家計,計畫賣出。根據文獻記載,龍涎香為鯨魚的糞石,古稱阿末香、俺八兒香,在西方又稱灰琥珀,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,從抹香鯨消化系統所產生。其味甘、氣腥、性澀,具有行氣活血、散結止痛、利水通淋、理氣化痰等功效;用於治療咳喘氣逆、心腹疼痛等症。

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(類似異丙醇的氣味),現在大部分由化學合成物取代。龍涎香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。漢代漁民在海裡撈到一些成品龍香,乾燥後能發出持久香氣,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,於是被當成寶物獻給皇帝,在宮廷裡當做香料,或作為藥物,稱「龍涎香」。歐洲人把龍涎香叫「琥珀香」,羅馬人叫「撒克」,法國人叫「黃色的香料」,英國人叫「琥珀」。

评论